姨姨指什么动物?
“阿姨”是对妇女的尊称,那么,“伯伯”“叔叔”“姑姑”等称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要从古代社会人们的婚姻制度说起,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这两种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点:男方的财产要继承给儿子的家族,而妻子的财产却可以继承给家人。
于是,女方家庭地位相对较高,男方需要尊重女方。这时,人们对年龄、容貌等身体方面的评价对女性来说并不重要,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容貌无关,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受到尊敬,因此就有了“勤劳的阿姨”这种说法。 后来,人们发现一夫多妻的制度不仅不利于男性之间的平等,也容易生出许多麻烦,于是开始提倡一夫一妻制。但封建社会的女子还是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如果丈夫去世,妻子也要为丈夫守身(不嫁人)。这种婚姻制度不仅约束了妇女,也使妇女的家族获得了更大的利益——男子死后,作为妻子的女人会回到自己父母的家,而孩子的姓氏随母亲,这样就能保证孩子永远属于母亲的家族。
在这种情况下,对女性的“面首之好”变成了“贤妻良母”,女性的容貌和家庭地位都不再重要,勤劳能干成了最重要的素质。所以,“勤劳的阿姨”就成了所有女人的统称。 而男人在外辛苦工作,女人在家操持家务,这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模式,“勤劳的阿姨”也就成了对所有女性的尊称。
当然,这个称谓中并没有将寡妇排除在外,《礼记·檀弓下》中就记载着这样的故事:鲁国大夫闵子骞的母亲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孝心,故意让两个儿子穿不同的衣服,然后让他们在户外冻一夜。第二天,两个儿子都穿着单薄的衣服站成一排,却毫无怨言。原来,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甘愿受罚。他们的父亲看到后,非常生气,准备教训他们。不料,闵子骞却先发制人地说:“要是您不打他们,那我先打他们!”说完,他就扇了自己两记耳光。
父亲见状,既惊又喜:孩子终于长大了!他立刻将两个儿子抱起来,笑逐颜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