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动物身上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黄逸凡黄逸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答主本人是学动物的,不过不是研究色彩方面的(所以回答可能不完全专业) 首先说一下,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动物界中,由单色到多色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这一点似乎与人类社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人类的社会学中,一般会将人们归为几大颜色类别——黄种人、白种人等等;而在动物界中却并没有明显可见的由单一色型向多彩色型的进化链条。虽然也有“类”这个概念,比如黑猩猩属于灰黑褐色的中性色型,而大猩猩则偏白色;但无论是黑猩猩还是大猩猩,它们的后代都应该是中性色型。也就是说,在动物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黄色人”“黑色人”或者“白色人”(这里只讨论了肤色的类型,不涉及发色和眼色)。

但是,虽然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影响色型的因素。 最明显的影响因素就是光线的明暗。光线明亮的地方,往往色素浓度就高,反之则低。比如鱼的眼睛除了有感光作用外,还可以辅助捕猎(很多鱼类都会边游边通过摆动身体反射光线来吓唬猎物),而在黑暗中视力很差。所以我们在夜晚或在水下见到的鱼基本都为黑色,而白天则多为五彩斑斓。

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温度。这主要是对于冷血动物来说,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周围温度上升时,它们体内的色素浓度就会降低从而表现得越加鲜艳。而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则它们体表的色素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它们的体色也就看起来更暗一些。所以如果是在冬季,在野外看到体色本来很鲜艳的蚯蚓等小动物,可能会觉得比夏季要暗淡不少,其实正是因为温度的缘故。

最后,雌雄异形也是会影响色型的。这个主要指雄兽有为了吸引雌性而特化的颜色,比如一些鸟类会有“婚羽”,而公蛇会拥有“婚带”,这些额外的颜色往往是雌性偏爱颜色的组合。

当然,影响色型的因素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